《艺术与商业是不能等同的》

——威尼斯电影节之二

孙孟晋

    21部参赛片,一部都没看过。即使跑到威尼斯去看,也没有中文字幕。在家里放眼世界——这可不是瞎子摸象,至少也是有眼人逮狮子。

    艺术不是体育,在民族精神的鼓动下随便你如何预测,但好端端的一个贾樟柯又一次维系着俺中国人的一厢情愿。不知道有没有人意识到:我们一味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倒头来会是什么结果?把一个人捧得很红很红,也把一个人捧死。这是有前车之鉴的,有人不是红高粱里不呆了,只呆在江湖里求爽吗?中国电影的问题是——应该让更多人来拍电影,人家韩国人振兴电影就有集团意识。

    昨晚看央视10套,正好是贾樟柯的专题节目。好玩的是导演把两种观点放在一起,一种是某专业教授的,他认为贾樟柯要成功,一定要让观众来认可,不能太自我。还好贾樟柯算清醒,说他拍电影的乐趣是从无到有的过程。那位专家可能应该写信给威尼斯电影节——以后评奖别设评委了,就让观众来评吧。还有,是否考虑让观众替他上课。

    艺术与商业,是不能等同的。威尼斯和好莱坞,也是不能等同的。

    在电影工业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一味营造电影工业的环境,是危险的。

    也许,有人会说:还守什么,人家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幕式不是在为好莱坞开道吗?错了,我以为这是一种策略。电影节需要排场的,按我看多请点美女来没什么不好,请得还不够多。这叫作——露的是美女的脸,放的是电影节的鞭炮。

    开幕电影放映斯皮尔伯格的《幸福终点站》也没什么不好,尽管这个充满铜臭味的老兄玩起深沉来一点都不可爱,但人家威尼斯是给你美国人一点点补偿。看看进入正式竞赛的有几部美国电影?只有三部。米拉·奈尔就不用提了,另一部美国片《出生》也是请了英国导演格莱泽来掌镜的,还有一个是托德·索洛兹——他可是靠一部《欢迎光临娃娃屋》在当年圣丹斯电影节上称霸的。可以说,威尼斯电影节没有让一部美国商业片入选。然后,放进一些商业片参展,也是出于人气考虑。

    这个快节奏的世界,有快递,有快餐,自然也有快速遗忘的电影。电影的好时光早就不存在了,在食物上,我们还能吃到细粮,但在艺术上,我们却吃的是粗粮,而且乐此不彼。所以,你还能要求一个电影节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吗?勉为其难了。它最多不让艺术的圣火熄灭而已,留点火种,等待人类哪天在物质的屋子里闷死了,兴许有所改变。

    看过托德·索洛兹以前所有的电影,包括《欢迎光临娃娃屋》。记得《娃娃屋》一片里的台词:“生活一团糟”。乱糟糟的岂止是生活,影片里需求爱的小女孩是一个隐喻:哪里还有生存的地方?这就好比——艺术等同于商业了,哪里还有幻想?娱乐文化等同于港台偶像文化了,哪里还有我们内地人玩的地方?精神等同于钞票了,哪里还有良心发现?

    其实,这届威尼斯电影节我最想看的是——我当年的偶像安东尼奥尼和索德伯格、王家卫分拍的《爱神》。安东尼奥尼就拍电影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在我们内心里,事物是以雾或影子的方式出现的”。

    听起来多么古老,一句不大有人会去品味的细粮级艺术名言。

版权所有 游吟时代 保留全部权利 © 2003-2013 You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