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薄翼的颤动

      ——肖邦e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刘苇

    深秋的夜晚,树叶在月光下的微风中舞动着它的婆裟倩影,一位美少年独自在花园中流连,怀着对意中人的深深思念吻着芳香的花瓣。梦影中恍若看见一位美少女飘然而至,她若有所思的神情在月光映照下宛如百合。少年心中有呜咽之声泛起,悠远地回荡。他抬头仰望星空,喃喃默诵着海涅那浪漫而忧伤的诗句 :

    金色明亮的爱情星辰,
    为我问候远方的恋人,
    说,我还和从前一样 :
    痛心、憔悴而忠诚……

    每当我在静夜中独自聆听肖邦的e小调钢琴协奏曲中的第二乐章浪漫曲时,心中就会浮现上述的场景。

    在一些钢琴演奏大师的眼中,肖邦(Chopin 1810—1849)的作品无疑是音乐瑰宝。他们都倾情演奏他的作品,鲁宾斯坦自不待言,霍洛维茨、阿老等大师都对他的作品有过上乘的演绎。但在音乐史家眼中,肖邦并不占据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他不像莫扎特、贝多芬那样涉足音乐全面领域,但他在特殊领域——钢琴曲——上有着神奇的天赋。他一生创作的乐曲几乎都为钢琴而作。他所独创的新颖风格标志着他在钢琴表达上具有辉煌的天才,只要聆听他任何一小节钢琴曲就能辨认出他独有的品质,那种柔婉、清澈、宛如仙境般的旋律,以及奇异的和声与转调。他赋予了钢琴旋律极致的抒情性,也使钢琴完美的技巧和丰富的内心表达,达到高度的统一。他所创作的每一首乐曲都会在不经意中触动你的心弦,无愧为“钢琴诗人”的称号。

    肖邦为钢琴和乐队创作的规模最大和意义最为重要的作品是两首钢琴协奏曲 :f小调协奏曲(Op21)和e小调协奏曲(Op11)。f小调写于1829年,由于出版时间晚,称f小调为第二钢琴协奏曲;e小调写于1830年,反而称为第一钢琴协奏曲。肖邦的协奏曲不像贝多芬那样是独奏和乐队之间的竞赛,也不像柴可夫斯基或拉赫玛尼诺夫那样是钢琴与乐队的交响;而类似莫扎特带有室内乐性,当钢琴主导演奏时乐队在和声上起着衬托作用。

    这两首协奏曲都具有热烈沉思和激情幻想的气质。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它们的第二乐章(小广板),钢琴完美地呈现,如此幽雅、高贵和深情,完全是热恋的产物,是对娇羞恋人的形象描绘和心曲倾诉——那种惟有沉浸在恋情中的人才有的暗自相思中的甜蜜和憧憬中的忧伤。

    在f 小调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中,肖邦倾注了对华沙音乐学院女学生康斯坦丁•格拉德科夫斯卡娅的全部恋情,他曾在一封信中这样描述她 :“那天(指肖邦1830年去法国前的华沙告别演奏会上)她身穿白色裙子,佩带着玫瑰,出现在音乐会中,无比优雅和美丽。”无疑,这一乐章是肖邦音乐中感情最为真挚动人的篇章之一。

    e小调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具有夜曲性质,肖邦称它为“富有浪漫气息的,是明月之夜的梦幻”。与f小调协奏曲不同的是,它显得更忧郁和幻美,像是月光下的凝思,有着眼泪的迷蒙,既是心中满怀爱意的衷曲转达,又是对恋人伤感的怀想与思念;期间充满了犹豫与深情、徘徊与倾诉的反复缠绕的心理表露。但乐曲在忧伤中不失明亮,细致、敏感的旋律如月色下的湖水涟漪,孤寂的诗情在回旋着,伴随记忆中温馨的光泽、激情的心声,犹如幽香蔓延,流淌着神秘的韵律和弥撒般圣洁的气息。乐曲并不沉吟于一己的心事,而是带着幻想,犹如乘风曼舞的是六翼天使,一连串透明的琶音像是天使薄翼轻轻颤动,这是想像中的光辉,是人间最为纯洁、美好的情感表达。每当静夜,我独自聆听肖邦的e小调钢琴协奏曲中的第二乐章时,心就被这诗意的情感展现所震撼,它有如思恋中的人怀着爱怜之情在苍穹下怅望着天际升起的一颗又一颗的星星,附丽着优雅、沉思的音律和尊贵的情感倾诉。

    (此文刊登于04年的《行家》杂志)

版权所有 游吟时代 保留全部权利 © 2003-2013 You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