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子》

于东田

    李亚子是何许人?他大名李存勖,唐代沙陀人,历史上说他勇敢善战,灭燕、梁而后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台湾作家何伟康先生把这个人登基之后的故事写成了剧本,大概因为“勖”字偏僻了些,字音难被念得准确,所以剧本以李存勖的小字命名,为《李亚子》。

    封建帝王制度一人统治天下一言九鼎,若要出明君圣主,这个君主一定不能有什么纠集了太多幻想与恩怨的私人痴迷,譬如宗教、哲学、文艺之类,败在这种私人情趣上的主子实在是太多了。李存勖“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他天生就应该去做个戏剧家,我想他的骁勇善战大概也是把戎装当了戏服、马鞍当了道具、战场当了舞台,把“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残酷牺牲当了一出英雄造时势的戏剧,战鼓雷鸣、刀枪剑戢,躬行亲历,好不痛快!——痴迷什么就会死在什么上,他当了皇帝而不励精图治,常和伶人调笑取乐,时不时自己粉墨登场耍嘴皮子扮丑角,愈加放纵夸张自己对戏剧的迷恋,龙椅座了不到4年,伶官郭从谦就造了他的反,这个戏剧痴迷者颇有戏剧性的中了一个戏剧工作者的箭,导致身死,只活了41岁。同样被传说尊称为“梨园始祖”的李隆基就不晓得比这个李亚子幸运了多少,虽然他亲手酿造了安式之乱的苦酒,让大唐朝由极盛走向衰败,但毕竟在位30年,最后退称“太上皇”,修了个善终,现在梨园祖师爷的画像被一致认定是这个三郎,而非那个亚子,大概是成者王侯败者寇的缘故吧。

    看《李亚子》的前半部,感觉不过是一出语言壮烈优美情绪饱满激昂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戏:那些从唐代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步辇图”上拷贝下来的服装;演员们在舞台上忙活着奔来跑去完成调度,说话动辄是扯着嗓门大声叫嚣,要不就是虚声虚气让人不寒而栗;台子时不时来个180度或360度的旋转……再联系上看过的太多宫廷里阴谋与爱情的影视剧,让我不能不有点审美疲劳。

    《李亚子》的味道是在后半部逐渐显露的:一清官被诛杀后,鬼魂蒙冤不散,被一个宫廷弄臣斥责,弄臣责他十条罪状,条条入理,思维缜密,道尽了封建社会“君君臣臣”的微妙关系;亚子中箭以后全剧最精彩的场面与语言出现了,他头上顶着箭翎子,还要演戏、吹唢呐,喝酒,宣称自己不会死,待他终于死去,灵魂与他挚爱牵挂了一生最终却没有得到的女人相遇,他一大段台词解释了自己不顾亲人反对执意登基称帝(这个矛盾是这出戏开场后的第一个大冲突)的原因,他说与心爱的女人若当一对男耕女织的农民,若当两个优游自在的渔夫渔妇,根本不能过上什么世外桃源的生活,不知得应付多少横征暴敛的官吏,更不知哪天就得对着一个愚蠢的帝王跪在地上山呼万岁,最后他自嘲道:“要是平民百姓好当,我还当这个皇帝干什么?!”这段话,作用与布莱希特的《三分钱戏剧》的最后一段话功能仿佛,超越了几乎是所有中国已有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阴谋权力涂炭男女情爱的剧本,而有了自己独立的审视历史的眼光,达到了一个高级的精神境界,且与世界上其它大师级别的戏剧(如迪伦马特的《罗慕路斯大帝》等)遥相呼应,各有千秋。

版权所有 游吟时代 保留全部权利 © 2003-2013 You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