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容变身:岁月和解一切:《弥留的时光》

孙孟晋

    一个够得上格的导演都会有他的影像象征,姑且不论法国当代名导演弗朗索瓦·欧容埋藏在潜意识里的战栗和迷惑,他一直在解答自己,直到2005年新片《弥留的时光》的出现。

    把海当作死亡的象征,把游泳池当作性沉湎的象征,弗朗索瓦·欧容那种黑暗心理的探索并不像一个纯种的法国导演。经常会有接近窒息的仇恨,和缠绕在性爱深海的反复无常,欧容以往总是将这一切引向心理悬疑的绝望乃至凶杀。除了《沙之夏》,而《沙之夏》里对生命的依恋与恍惚,又正是《弥留的时光》的起点。

    不知道弗朗索瓦·欧容是否获得了心理上的重生,这个在法斯宾德的坟墓上拿走了罪恶的枪和仇恨眼睛的中产阶级的儿子,像一个错生了性别的迷途者。当然,他不可能像阿莫多瓦那样使用马德里的艳丽色彩,后者的秘密之花的意象其实远不如欧容来得阴郁。

    有人这样评价欧容:侯麦遇到了希区库克。但如果你看完《弥留的时光》,一定会同意:是早期的法斯宾德遇到了后期的阿莫多瓦,而且是《对她说》时的阿莫多瓦。

    《弥留的时光》是一部感激生命的电影,是向凋零的花投去温暖晚照的内心历程。欧容向来的对残酷人性窥探的冲动逐渐隐去,破天荒地修改了大海的颜色,那种冷色调的蓝色开始变幻,直到男主人公罗曼枕着金色海滩而离世。大多数解读出弗朗索瓦·欧容符号意义的人,也许不会满足这部脱胎换骨的新片。

    人生,总要走投无路,在迷茫中对立,在悲伤中忍受。但岁月扮演了和解这一切的角色,《弥留的时光》里的欧容开始和很多事物和解。亲人、爱情、情欲和后嗣,都被笼罩了解脱的气息。患有绝症的罗曼面对着他爱恨交加的人,弗朗索瓦·欧容在打开着30多年来他生命里的死结。几乎可以说,欧容影片里的父亲是缺失的,不是被仇恨,就是树立不起雄性的光芒,如《失魂家族》里的父亲变成巨鼠而被亲人捅死,又如《八美图》里的老爸临死了还在捉弄家人,以及《5×2》里的男人无法认领非亲生儿子。但到了《弥留的时光》,罗曼和父亲的一段对话作了某种宽慰式的了结,尽管父亲依然曾经不忠,但那张被风霜打皱的脸充满了对儿子的深情。

    如果将法斯宾德、阿莫多瓦和欧容算作一类的导演,那么前两人对母亲有着顶礼膜拜式的呼喊,他们甚至把母性的某一面强加到女性角色上。而欧容骨子里在这方面要更冷酷,《失魂家族》里的母亲试图用身体去唤醒儿子对异性的爱,这里关于欧容同性恋倾向的注解再明显不过,男女之间的不安全感如风中蜡烛,在欧容小时候的某一天就被吹灭了。相反,女性被压抑的一面始终是欧容最想探索的,当然也非被同情的角度。也就是,女性性意识的唤醒,首先是某种罪恶感的唤醒。法斯宾德对待亲密的人如暴君,阿莫多瓦则迷恋勾引游戏,而欧容深藏着罪恶感。对待同性恋主题,弗朗索瓦·欧容往前走的同时,一直在作出精神分析。所以,他的谋杀故事是心理上的纠缠与暗示。《沙之夏》的真正悬疑不在丈夫的死亡之谜,而是女主人公处于欲望和留恋冲撞之间的恍惚感。

    噙着泪看完《弥留的时光》,我愿意视作是自己的堕落——对感动的求祈,但也是对弗朗索瓦·欧容内心释然的欣慰。罗曼一一走通了人与人的联系,我实在不想使用“领悟”两字,没有走近死亡的人,肯定不会明白身体游向彼岸去的感觉。而《弥留的时光》一点也不像欧容以往的风格,能感觉色彩的纯度里的内心荡漾,那是濒临死亡的人看出的世界的色彩,欧容给了最大限度的饱和度。

    我还是喜欢诸如《看海》里的冷静,人与人的仇恨就像一条在暗处的刀痕。而《弥留的时光》第一次有了人性的暖意,而且是交响式的。谁都无法拒绝经过了对立与迷惑之后的归宿。

    欧容身上有过一个致命的命题,它一直在围绕着他。那是十岁时,看见过一个人下海后失踪。令人恐惧的是,欧容影像里的水是不流动的,虚影里的大海,和象征着什么的游泳池。欧容展示的裸体也不是审美的,如同《泳池情杀案》里青春与衰老的对比,如同《看海》里被捆绑的女尸,多余的煎熬和多余的负累。

    《弥留的时光》也是人性的,是迎着朝阳和晚霞的一面。

版权所有 游吟时代 保留全部权利 © 2003-2013 Youyin.com